坐骨神經痛

認識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和最粗 (幾乎手指寬度) 的神經,實際上由五個神經束組成,是由第4至第5腰椎神經組合及第1至第3節骶骨神經組合而成的神經束。五個神經束聚集在一起形成左右坐骨神經。在你身體的每一側,一條坐骨神經穿過你的胯骨、臀部肌肉和一條腿,直到膝蓋以下。然後坐骨神經分支成其他神經,這些神經繼續沿著你的腿向下進入你的腳和腳趾。當坐骨神經受到擠壓時,便會導致神經束及血管受壓,因此而造成的痛楚、麻痺及肌肉萎縮均統稱為坐骨神經痛sciatica。坐骨神經痛最常發生在椎間盤突出、脊柱骨刺或脊柱變窄(椎管狹窄)壓迫部分神經時。這會導致受影響的腿發炎、疼痛和麻木。
不要忽視坐骨神經痛病徵,痛症嚴重可致癱瘓
絕大多數的坐骨神經痛患者會有腰背痛病徵,腰椎旁邊有明顯的抽痛、灼痛、鑽痛等等。常見病徵包括:
-
下背部、臀部和腿部的中度至重度疼痛。
-
下背部、臀部、腿部或腳部麻木或虛弱。
-
疼痛隨著運動而惡化;運動力喪失。
-
腿部、腳趾或腳部有“針刺狀”的感覺。
-
姿勢的改變可能會加重或減輕疼痛。坐下、試圖站起來、長時間站立、向前彎曲脊柱、扭轉脊柱和/或咳嗽時,坐骨神經痛可能會感覺更糟。步行、在骨盆後部區域使用熱敷或進行骨盆鍛煉時,疼痛可能會得到緩解。
痛楚最先從臀部開始,然後沿著小腿後外側伸延至腳背及下肢。如果忽視不理,可能會造成腳部肌肉萎縮,腳踝乏力,影響步行及大小便機能。嚴重時還可能令下肢癱瘓,或要接受手術治療。
長期受坐骨神經痛影響的患者因為經常令馬尾神經受壓,有機會令會陰部位麻木,影響排便或排尿功能。嚴重患者還可能會有下肢癱瘓的情況出現,如情況加劇時更可能會有大小便失禁等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個人自理能力。雖然坐骨神經痛並不是病症,是由其他病症引起的病徵。但此症狀亦可能對人體及生活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絕不能輕視初期症狀,延誤治療的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jpg)


坐骨神經痛原因是什麼?
坐骨神經痛是由一連串的損害積累而成,多數是因其他病症或身體組織撕裂而令脊椎關節功能受影響。日常長期維持不良坐姿或姿勢、運動創傷、意外、工作勞損等因素都會有機會引起坐骨神經痛,另外如患有脊骨錯位、骨刺、脊椎狹窄症、軟骨纖維環撕裂或椎間盤突出其中任何一種毛病,都可能會令神經束受壓,誘發坐骨神經痛的情況。更罕見的原因是發生在神經被腫瘤壓迫或被糖尿病等疾病損壞。同時,以下四類都屬高風險人士:
-
久坐不動的白領人員,特別是30-50歲的人
-
長期缺乏運動,或運動前不作熱身的人
-
患有骨骼舊患的長者
-
過重、癡肥而令脊椎受壓的人
對症下藥,針對脊椎治療坐骨神經痛
要確認是否患上脊骨神經痛,脊醫會根據患者的病歷、日常生活習慣、下肢肌肉測試及X光檢查判斷。治療師會先為患者進行初步的臨床坐骨神經痛測試,評估患者情況的嚴重性。如患者情況較複雜,例如可能患有椎間盤突出或脊椎狹窄症,就可能需要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當脊醫分辨到患者是因何原因而導致坐骨神經痛,便會對症下藥,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案。舉例說,盆骨錯位的患者可以考慮脊醫矯正術,利用生物力學的槓杆原理,快速而輕鬆地將脊椎矯正。
在不用藥物的前提下進行坐骨神經痛治療,醫師會採用專業的手法,於自然、輕鬆及無痛的情況下,迅速的將脊椎矯正,舒緩痛楚。除了手法治療外,亦可配合以下專業治療儀器,為患者舒緩疼痛症狀。
脊科脊椎牽引治療:例如:腰部僵硬的患者,可以利用脊科3D脊骨牽引機放鬆及扭轉不同脊椎側彎位,達至矯正之效。電腦化的脊椎牽引機可以跟據個別患者調較合適的力度,其3D的動向功能會以扭動、牽引及放鬆的方式來幫助患者矯正脊椎,舒緩神經受壓的痛楚。
脊骨及物理治療:會以電磁場、電刺激治療、熱敷、短波或向量干擾波等治療坐骨神經痛。這些治療方法可以令肌肉放鬆,舒緩神經受壓的症狀。亦可以配合其他改善性的動作或日常運動幫助加速復原,但必須依照指引進行,以免因不適當或錯誤姿勢而刺激到神經,令情況惡化。
大部份痛症患者完成測試及接受了幾週或幾個月的非手術治療後都感到滿意,當然不同病人的情況或嚴重程度都不一,治療坐骨神經痛效果都因人而異,建議大家大約每半年便進行一次定期脊椎檢查,及早治療初期坐骨神經痛病徵。
如何預防坐骨神經痛?
預防坐骨神經痛需要從生活習慣開始:
-
在站立、坐著甚至睡覺時練習良好的姿勢,以盡量減少對下背壓的壓力。
-
減肥,如果超重,減輕你體重對神經的壓力。
-
停止吸煙,吸煙可能會導致椎間盤問題。
我是個段落。按一下這裡來新增您的文字和進行編輯。這很簡單。
*必需填寫
收到以上預約資料後,我們的助護團隊將盡快聯絡閣下,確認有關預約日期及時間。
18歲以下的患者需由家長或監護人陪同就診